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启动。作家毕飞宇带着他的新作《欢迎来到人间》亮相。
小说将笔锋对准肾移植科“一把刀”傅睿,全方位洞察一个看似完美无瑕的顶尖医生的内心困境,精准刻画了当代人幽微、深邃、多面、繁复的精神世界。
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读者翻阅“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摄/光明图片
2022年7月,《欢迎来到人间》入围“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以下简称“攀登计划”)。毕飞宇把这部“毕十五年于一书”的创作,看成是一个“攀登”的过程,而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攀登者:“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充分地表明,我们总是在自我的内部获得成长。攀登不止,我们的创造、想象和表达就生生不息。”
毕飞宇是攀登计划的受益者。在他看来,这个计划是一种鼓舞和激励,相信在其扶持和帮助下,中国的作家们不仅不会畏惧“山有多高”的路途艰辛,而且必定能铸就更加雄伟壮丽的新群峰。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2022年7月,中国作协在湖南益阳正式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旨在凝聚中国优秀的作家、出版社、文学期刊等顶尖文学资源,对文学创作、编辑、出版、传播、转化全流程统筹协调,积极搭建平台,形成联动机制,合力推出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
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协宣布了包括阿来的《寻金记》、林白的《北流》、马伯庸的《大医》、田耳的《纵浪》、王安忆的《五湖四海》等第一批入选计划的19部作品。之后,攀登计划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到2023年7月,已有47个项目纳入该计划,其中已出版22部作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介绍,与中国作协其他扶持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
文学精品创作,需要作家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毅、“玉经磨琢多成器”的匠心,也需要出版平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葛亮的《燕食记》是首批入围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赵萍见证了作品从无到有、由10多万字到40多万字的创作历程。“葛亮交了初稿后,我们针对小说中所使用粤语的比例、具体情节进行了交流。随后,人文社组织了《燕食记》的专家改稿会,提前邀请5位业内专家试读并提出建议意见。作者定稿后,编辑查证了书中涉及的大量史实,对粤语方言表达准确与否等问题进行精心审校。”赵萍回忆说。
在赵萍看来,编辑作为作者的第一听众、第一读者,不仅要真诚地反馈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要用最大创造力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筹划,用编辑的专业性为作者创作和读者阅读进行有效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作者是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战友和伙伴”。
张楚的《云落图》也是首批入围作品,但至今尚未面世。为什么呢?“反复磨、持续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得很笃定。他介绍,编辑们在几次细读作品后,认真提出修改意见,供作家参考,作家本人也积极听取了编辑们的意见,“我们主张在与作者合作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增值’服务,即文学价值的确认与提升,市场价值的巩固与放大”。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攀登计划就是要凝聚全国文学出版力量,树立“全国文学工作一盘棋”的理念,加强作协系统与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和出版社的工作对接、力量聚合,紧紧扭住文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这个中心任务,激发出版界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撬动、整合全国优质出版资源向原创精品聚力。
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在面临诸多冲击的同时,也孕育着无数新的可能性。文学与新媒介如何双向赋能、彼此成全,成为摆在新时代文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3年1月,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在这场电影盛宴上,文学唱起了主角。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设立“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选出王安忆、刘亮程、田耳、林棹、叶弥、笛安、罗日新等作家创作的18部推荐作品参加本届影展,吸引了许多影视公司、青年导演、制片人的关注,有专家将其称为“文学与影视的一次相亲大会”。
翻开中国文学和影视发展的历史,文学一直扮演“母本”的角色,文学和影视在双向驱动、融合共生中,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
“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推荐委员会成员杨庆祥认为,电影自诞生之日就与文学紧密相连,历史上电影的黄金时代几乎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或者给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文学人和电影人应该双向赋能,将人文精神、先锋探索和市场力量有机结合,为优质文艺作品创作注入动力。
影展期间,作家刘亮程当上了“推销员”,向嘉宾介绍作品《一个人的村庄》与《本巴》。在他看来,文学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影视制作过程,“文学的种子最早是一幕幕的往事,那些曾经的俨如遗忘深处的情感往事、生活的琐碎片段逐渐被一个作家从尘埃中打捞出来,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他希望,将这些“被文字保管”的画面还原到电影中去,让感动他的画面再度浮现。
张宏森表示,攀登计划是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探索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新途径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作协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聚合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和出版社的力量,推动多形态转化,可使文学重新焕发活力。
2022年10月,攀登计划办公室与中国作家网合作开设“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专栏,以每部作品一个专题的形式,通过推介短视频、评论文章等多种形态,全网推介“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入选作品。截至2023年7月,已推出16期专题。
民心相通,文学为桥。文学能跨越山海界限,突破语言隔阂,让一群人的心与无数人的心息息相通,将世界各地人民的情感紧紧维系在一起。
2023年2月,中国作协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通过汉学家、翻译家搭建起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读者的沟通桥梁,让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扬帆出海”,走到各国读者中间,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文化专员欧玉荻见证了“扬帆计划”的诞生。他有颇多感慨:“长久以来,法国鲜有中文译者能够翻译中国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但是,今天在法国学习和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希望中法加强交流,为促进两国在图书出版界的合作不断作出新贡献。”
目前,攀登计划中已出版的作品大多已与海外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要翻译出版。其中,叶弥的《不老》签约9个语种,叶舟的《凉州十八拍》签约8个语种,水运宪的《戴花》和李凤群的《月下》分别签约5个语种。
中图公司总经理林丽颖介绍,作为攀登计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图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多年来深耕海外积累的渠道优势、国际朋友圈资源和海外推广的专业经验,集合海外千家出版社、百位汉学家做好作品多语种版权代理工作,充分发挥全球各大国际书展特别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举办相关活动,助力译介作品走入海外图书馆、书店、文化机构等,并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做深做实“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表示:“攀登计划虽名曰‘计划’,我宁可把它看作一个平台、一套机制。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套机制,我们能够有效地整合放大,从作协工作到文学出版,到文学传播,到对外译介,到文学作品的延伸转化,等等。各个环节的力量共同支持我们的作家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也让那些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能够得到更好传播,能够走到更多读者面前。”kaiyun官方网站kaiyun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