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讲好版权故事 激发创新活力——呼伦贝尔市扎实做好版权保护工作赋能民间文艺传承发展
呼麦、长调悠扬绵长响彻呼伦贝尔上空,剪纸百米长卷《乌兰牧骑》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定收藏,“那达慕文化之乡”陈巴尔虎旗闻名全国······种种民间文艺精品创作背后,是呼伦贝尔市大力支持民间文艺产业发展的缩影,也得益于健全的版权制度在保驾护航,版权事业铿锵有力,创作欲望与创意灵感则泉涌如潮。
习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不断提升全社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意识,强化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运用,对推进民间文艺产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发挥积极作用。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大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厚积富蕴的人文历史造就了百态多姿的文化艺术产业,各种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构成全社会丰富多彩的盛大的文化景观,为版权产业厚积薄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底蕴雄厚、精彩纷呈。呼伦贝尔历史厚重,境内有48个民族,多年来,呼伦贝尔市通过扎实开展非遗记录工作,对保存价值较高的非遗线索调查、挖掘,进行系统抢救、整理、还原,全市累计搜集整理非遗线余条,搜集整理文字资料166万字,征集非遗实物2000件(套),储存视频资料70TB,图片数据10TB,摄制完成各级项目纪录片124部,为促进非遗数据记录成果广泛利用和社会共享奠定良好基础。
——民间艺术产业风情浓郁、特色独具。呼伦贝尔市各族群众陆续成立数百家民间文艺团体、群众组织、个体联盟,活跃在城市、乡镇、村屯(嘎查),组织商业演出、项目推广、产品推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拉尔区举办“呼伦贝尔古城首届北方部落非遗年货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舞蹈“鲁日格勒”、山歌“扎恩达勒”、民间说唱艺术“乌春”和古老竞技项目“曲棍球”等。
——民间工艺产业独具匠心、拉动就业。民间工艺是民智民技的展示载体,也是兴文兴业的重要抓手。呼伦贝尔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文化强市之路,加强版权保护,推进版权经济,民间工艺产业在民间不断生根、开花、结果。扎兰屯市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策”规划,乡镇街道拥有工笔画、羽毛画等文化企业463家,文创精品羽毛开云 (kaiyun) app画被北京诺贝尔医学高峰论坛选为国礼、雕塑产品《成吉思汗》《牛气冲天》被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永久收藏,剪纸百米长卷《乌兰牧骑》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定收藏,钢笔画在国内外多地巡展,工笔佳作漂洋过海成为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皮雕、泥雕、草编纷纷被国内外客商争相采购;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猎民村太阳花手工艺饰品制作人李若南通过培训邻里10余人进行初步加工,回收初成品实现工艺加工,年收益8万元左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围绕各种民间传统技艺,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包括曲棍球·保温杯、哈尼卡·钥匙扣、办公文具礼盒、流光·书签、青绿山水·达斡尔车、版画系列设计等,倍受游客欢迎······各地民间文艺产业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民间文化产业企业、园区方兴未艾、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园区是集中集聚集约的关键,也是开云 (kaiyun) app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目前,呼伦贝尔市域内规模最大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园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园区入驻企业127家,其中有非遗企业13家,21名非遗传承人,涵盖了26个非遗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非遗文化孵化产业项目。园区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7家,“民族工艺制作大师”6人,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店4家。根河市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产业优势,探索“旅游+教育+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了多个研学示范基地;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老能手手工艺裁缝店德名义带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嘎布希盖”商标,利用巴尔虎传统制毡及搓毛绳技艺制作蒙古包围毡子、马鞍垫子等。
——民间文创企业雨后春笋、争奇斗艳。海拉尔区呼伦贝尔蒙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呼伦贝尔大草原主题文创店,各类文化文艺旅游产品深受欢迎,以憨呼内蒙古文化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萨日娜动漫传媒有限公司为首的文创企业,共计版权登记作品300余个······支持民间文创企业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民间文创企业是文化产业源泉,目前,呼伦贝尔市主要文创企业已达59家,规模、内容各有特色的民间文创企业在呼伦贝尔的沃土上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出彩。
随着呼伦贝尔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版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量民间文艺工作者版权意识从无到有,作品版权登记从少到多。激励民间文艺高质量创作、优化民间文艺版权全方位服务、开展民间文艺版权全链条保护、促进民间文艺版权高效益运用······一条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新路径、新机制正在努力探索中。
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也是最容易受到现代化浪潮冲击的薄弱环节,而版权是保护民间文艺、助力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不断提升全社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意识,呼伦贝尔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有效开展多项工作。
——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提质增效行动。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专利检索指导帮助内蒙古拉锁式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3项,推动实施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呼伦贝尔市推动呼伦贝尔松鹿有限公司等3家中小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认证体系。同时组建维权援助专家库和志愿者库,不断扩大维权援助队伍。目前,已征集专家49名,志愿者58名,为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拓宽银企对接渠道。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科技创新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协同金融机构为内蒙古瑞丰农牧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呼伦贝尔市蒙拓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方面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建设工作,目前呼伦贝尔市共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20家,实现了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旗县级全覆盖和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基本覆盖;另一方面加大跨区域保护力度,分别与赤峰市、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议,现共完成3件跨区域知识产权案件线索的移送和接收。
——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呼伦贝尔市开展“打假护牌”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保护知名品牌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查办商标侵权案18件,罚没金额5.2万元。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呼伦贝尔市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入驻第十二届(海拉尔站)中外商品博览会、第十九届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维权援助、侵权风险排查等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与呼伦贝尔市北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签订《自治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项目——商标托管服务》合同书,为该公司拨款10万元,免费为50家中小微创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
“版权分站的成立,让著作权人不用担心作品被抄袭剽窃,让投资人者不用担心版权商品被侵权······”蒙源公司版权分站工作人员柳震告诉记者。呼伦贝尔市从第一家从事免费的版权服务站开始,五年间建设版权服务站(分站)80个,覆盖面甚广,著作权登记量达到每年500个以上,总数破2000个。版权服务分站是版权保护的重要阵地,为著作权人提供作品登记、版权保护等一系列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著作权人。
版权发展和保护水平,彰显着城市的品质、创新力和竞争力,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呼伦贝尔正大力培育一批民间文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支持具有呼伦贝尔文化标识的文创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毫无疑问,呼伦贝尔的民间文艺产业发展及版权保护工作已然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呼伦贝尔将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民间文艺产业的同时继续讲好中国版权文化的“呼伦贝尔故事”,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展现“呼伦贝尔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