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FIRST电影市场·创投会征案于1月10日正式开启,截止至3月31日,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至FIRST官网查看相关章程并完成报名!
从大部分维度来评判,2023年的华语电影市场都有望脱离“特困行业”的窘况:不仅票房数据大幅回升至549.15亿,国产电影更占据年度票房前十中的所有席位。从FIRST惊喜电影展发布的《2023类型电影年度观察》(点击查看:)所荐选的“惊喜黑马”片单中,能够看到产业公司试图在多种经典类型中做出突破,复合类型样本增多,其中佼佼者如《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既票房告捷又登顶为全民话题。由此观之,当下的票房密码似乎已经不难解读——那些从现实中萃取而出、触及社会情绪沸点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世之雄。
但如果我们聚焦于更加细微的产业肌理,问题依然清晰可见。在众多写有硕大标语、展现华丽阵容的看点海报中,那些在底部以小字号呈现的出品公司和从业者,作为构成电影市场阵列的主力军,ta们对市场的体感如何?面临着哪些困惑?又正在进行哪些探索?
当现实题材爆款涌现,观众或许已经悄然向类型“”转身;而当创作者试图强打“”时,却又发现市场对其的理解千差万别;而当“爽点”的轮廓终于浮现,微短剧、竖屏剧斜刺里杀出,其对“爽点”的精准伺服,令既有的一切影像消费形式望尘莫及……对位于电影生产前端的创作者而言,需求侧在剧烈变动,两极化的大众舆论与自我的创作潜意识之间反复权衡拉锯,愈发令ta们陷入一种越追越远,越打开越封闭的困境与分裂。
这样的困境反映到创作生态当中,从公开数据来看,每年有多达6000个项目在各大电影节的创投板块中出现,历经数年,最终能抵达观看甚或是能够开机拍摄的低于0.5%。在寻找出口的漫漫长路中,“我哪懂什么电影市场?”从一句牢骚,愈发变成一个迫切且现实的诘问。
同样是在2023年,在“”之外对更多路径的探索也不容忽视:如《八角笼中》以并不被普遍看好的体育类型在暑期档异军突起;如《长安三万里》在题材类型同质化的动画电影市场中亮出黑马之姿;以及《永安镇故事集》和《河边的错误》先后公映,展现出作者电影和市场之间的一种共振频率;更有《宇宙探索编辑部》和《封神第一部kaiyun网站》验证了在奇妙真诚的表达和成熟的工业水准加持下,电影足以突破“题材冷门”或“类型过时”的偏见。
市场的根基是观众,是人。专注内容的意义是讲好人的故事,是创作与市场之间永恒的桥梁,也是前往FIRST的创作者和产业合作伙伴所双向奔赴的共同目标。在FIRST电影市场的视域当中,一些坚韧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仅2023年,就有这些创投会项目先后杀青:《天伦之乐》《植物学家》《水东游》《比如父子》《长夜将尽》《To Kill A Mongolian Horse》。有这些产业放映入选影片定档上线:《拨浪鼓咚咚响》《花漾牌手》《皮壳之下》《合群路》。
在FIRST,导演杨超强调对独特的表达内容的追求:“与其仅向数据追问观众的喜好,不如问问自己喜欢看什么、想要讲什么……除了做一个职业的人之外,导演还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站在人群和大地上的,想对生活发表意见的人。”
在FIRST,导演乌尔善对创作意志的强调斩钉截铁:“导演和制片人,一个是马达,一个是油箱,二者有共同的目标比共同的趣味更加重要……每个人都有一百个理由放弃,但导演不能放弃,制片人不能放弃。无论承担什么样的结果,既然已经启动,摄影机就不能停。”
这些创作实践和思考分享共同指向一种比“追随”和“投诚”更加主动、更具创造性的与市场互动的方式。它由对内容的专注驱动,由强大的创作意志提供保障,最终通往电影的多重价值的实现。当然,这样的创作不意味着脱离对现实的感知,更不意味着注定难以被市场留意。相反,那些对人的境况、人的需求洞察足够深刻的作品,往往能够收获来自产业的热切目光。
“如果真的有被打动,哪怕是只能在自己家里看的电影,我都会投的。”“除了文本、逻辑这些可见的东西,我们也看到了导演的创作热情。”“故事中有些东西让人沉浸其中,值得在市场考虑之外予以支持。”在历年的FIRST创投会,市场嘉宾们从不吝于对创作个性和表达勇气加以赞许,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一个更加多元的创作生态。
“有路可行之人才会迷路,这正是我们身为强者的证明。”或许,“我哪懂什么电影市场?”的诘问,恰恰是我们抛下成见,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拥抱一个更加丰盛的生态的开始。在2024年的西宁,FIRST电影市场期待与青年创作者的思想与活力、专注与坚定相遇,一起以全方位的探索对抗荒芜。
FIRST电影市场·产业放映亦将于4月1日开启征片,至5月20日截止。产业放映包含为投资、发行、营销、版权采购、国际代理机构、电影节选片人等多种需求的行业嘉宾提供一站式交易服务,更多信息请关注FIRST影展官网及相关发布。KAIYUN网页 开云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