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2020年10月和11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连续两次强调科技创新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重要论断。这一年,是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的重要历史节点。
时代的浪潮中,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感受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脉搏跳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同年11月宣布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下称“知产办”),开展综合履职,并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办案组织建设。
2023年12月22日,最高检调研组在安徽调研时,应勇检察长指出,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觉融入科技创新大局,关注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持续深化完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和创新主体的司法保护力度,以更优检察履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理念、机制、勇气、实干,缺一不可。知识产权检察如何开创一个新局面?
2023年11月的上海进博会展台之间,几道“检察蓝”的身影分外忙碌,向参展商发放法律宣传册、讲解真实案例、提供法律咨询;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之外,检察保障团队围绕奥林匹克标志侵权、恶意抢注商标、隐形营销等持续跟进惩治涉奥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广东广交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北京服贸会……近年来,在一次次中国经济、文化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中,知识产权检察作为一张提供法治保障的名片,从未缺席。
“形势使然、发展所需、职责所在。”组建知产办之初,最高检党组曾用三个词来解释其中深意。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动,对做好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的要求为检察工作注入新动能。一方面,知识产权屡屡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和焦点;另一方面,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亟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如此背景下,最高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特别是在2023年新一届党组履新仅一个月,就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强调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追诉知识产权犯罪、监督知识产权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使命。
据记者了解,最高检组建知产办以来,各省级检察院均设立了知识产权检察部门,在部分办案量较多的地市检察院和基层检察院也组建了专门部门或办案团队,三年来办案数量大幅度攀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至2023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万件7万人。特别是深化综合履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逐年大幅上升,2021年同比增加3.1倍、2022年同比增加72.2%,2023年1月至11月又同比增加2.7倍,达到2200余件,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600余件,同比增加7.7倍。
一项商业秘密、一张图片、一个商标、一首歌曲、一本书籍、一次直播、一段视频……知识产权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事实上就在我们身边——
◆最高检经审查认为,“蒙娜丽莎”商标与在先注册的“蒙娜丽莎Mona Lisa”商标构成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的近似商标,案件符合抗诉条件,依法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北京市高级法院再审该案,最终判决撤销原一审、二审判决。
◆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正版芯片并委托其他公司对芯片进行破解,提取图形数据系统文件,组织生产掩模工具、晶圆并封装改名后对外销售,涉案金额730余万元,江苏省检察机关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开云网站 Kaiyun
◆某版权代理公司非法诱导纺织品经营户将他人创作的纺织花型图案交由该公司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委托该公司“维权”,恶意起诉其他纺织品经营商户,由此引发系列虚假诉讼案,浙江省检察机关同步开展民事诉讼监KAIYUN网页 开云com督和犯罪惩治。
上述“故事”摘自最高检2023年发布的第四十八批指导性案例,都关系着我们的“寻常生活”。以办案履职为根基,以服务大局为落点,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综合履职,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生效民事裁判监督,联合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行业整治和社会治理,知识产权检察人努力高质效办理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件——
◆深入贯彻习文化思想,既加强对电影、图书、音乐等传统领域著作权保护,又聚焦计算机软件、数字版权、文化创意等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重点问题,持续深化综合履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挂牌督办和打击侵权盗版专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吃上精神文化的“放心粮”。
◆聚焦国家种业安全,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最高检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发布典型案例,不断加大对种业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守护种业安全。
◆积极回应舆论热议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问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斩断行业“灰色产业链”。除了前文提及的纺织花型系列虚假诉讼案,还有正在办理的某文化公司侵犯音乐电视著作权虚假诉讼案,涉及9省数千起侵权诉讼,检察机关刑事追诉和民事监督一体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技术含量”最足的检察业务之一,高科技的身影在知识产权检察案件办理中频频闪现。例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销售假冒胡萝卜种子案中,借助科研院校的国家级科学实验室技术力量,对涉案农作物品种进行DNA基因测序比较,结合农作物品种SSR、SNP等指纹数据信息,准确认定农作物品种差异。
大量专业术语和疑难技术很容易成为办案中的“天然鸿沟”,如何跨越?整合资源,研究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发挥技术辅助办案作用,是知产办开出的“药方”。在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因案件技术涉及光电领域,检察机关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的研究员作为技术调查官,协助检察官查阅版本管理器中数百万行代码信息和数百行修改日志记录,辅助锁定有被告人署名的代码版本,对涉案密点进行专业分析,为检察官取得良好庭审指控效果提供支持。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往往还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查明疑难技术事实,办案中既要把握法律规定的理解适用,也要对技术问题进行识别判断,是知识产权检察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正在知产办挂职副主任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评价道。
在检察系统之外,知识产权检察有两项工作名声在外:一项是四川省成都市检察机关推出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另一项是广东省深圳市检察院发布的“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它们因“创新性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而连续两年分别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少有人知的是,在我国近年来加入CPTPP、RCEP等涉外知识产权谈判过程中,在“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虹桥论坛、“中国—东盟打击侵权假冒合作发展论坛”、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会谈等国际交流中,一直都有知识产权检察人积极参与的身影。
自知产办成立之初,就积极谋划融入“国家队”。2022年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最高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会签《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参与会签并积极落实《2023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计划》;会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7批共300余起重大侵权盗版案件。
“知产办成立以来,最高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开展了紧密合作,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共同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通过同堂培训、人员交流、办案标准研讨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标准统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说。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侵犯“丽水山耕”农产品公共品牌商标权案件中,指导帮助企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落实赔偿性惩罚制度,进一步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检察机关总结2021年至2023年办结的10件违法拼装、出售报废品牌试验车刑事案件,针对这种“灰色产业链”侵害企业知识产权、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依托跨区域协作,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开展社会治理。
综合履职、一案四查、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避免商业秘密“二次侵害”、知识产权行业合规、社会治理……三年来,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检察办案理念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生根发芽。特别是最高检新一届党组在2023年大检察官研讨班上强调“新征程上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要坚持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以来,知识产权检察被很多地方检察机关视为探索综合履职的“试验田”“练兵场”。
开展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尤其是2023年以来,检察机关在人员专业化、职能综合化、办案多元化、机制系统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努力实现知识产权检察理念、职能、人员和工作机制的有机整合、深度融合;深化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质效,依法践行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和能动履职,最高检和省级检察院带头和组织办理跨区域有影响的大要案;深化完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建设辅助办案机制,以大数据赋能推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建设和涉外知识产权谈判等工作,以更优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高检知产办主任刘太宗表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切相连、与文化强国建设并肩而行、与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休戚相关。虽然时间不长,却已站在时代潮头,不进则退,唯有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