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由“量”到“质”的发展必然——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年国情调研实践活动情况报告|开云
由“量”到“质”的发展必然——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年国情调研实践活动情况报告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12-07 19:58:29
 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团委于10月14日至18日,组织38名优秀青年骨干,聚焦《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赴湖北武汉开展国情调研实践活动。活动中,调研团对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7家高校院所,东风公司、华工激光、长飞光纤等8家企业进行调研;联合湖北团省委、审协湖北中心,与中国信科、国网湖北电科院、中国船舶712所等8家单位的青

  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团委于10月14日至18日,组织38名优秀青年骨干,聚焦《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赴湖北武汉开展国情调研实践活动。活动中,调研团对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7家高校院所,东风公司、华工激光、长飞光纤等8家企业进行调研;联合湖北团省委、审协湖北中心,与中国信科、国网湖北电科院、中国船舶712所等8家单位的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开展座谈,了解到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通过调研,进一步深化了广大青年对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认识,强化了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担当。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湖北省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通过顶层设计、聚集资源、畅通渠道、优化生态等举措,大力推动专利转化专项行动,转化运用效益不断提升,有力促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

  湖北省于2024年9月15日出台了《湖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湖北省《方案》”),这是湖北省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的顶层设计。湖北省《方案》中处处彰显专利工作从追求“数量大”向“质量优”的积极转变,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着力把湖北打造成为链接全国、辐射全球的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枢纽。如湖北省《方案》中的“优化专利供给质量”,即是通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尖刀”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等重大项目,建立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推动加快建立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和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落实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申明制度,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高价值专利。

  调研中发现,湖北省高度重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将相关工作纳入科技强省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等重要政策、重点工程中,进行统一部署推进,真正下实功、出实效。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除出台湖北省《方案》外,湖北省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厅先后印发了《湖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实施方案》、《湖北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打出了一套专利转化运用“组合拳”。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注重体系推进,强化结果导向、效益导向和跟踪问效,将各市州、高校院所相关工作举措和实施成效作为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专利转化运用的组织管理上,湖北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平台等各方作用,精细管理、多方联动、协同推进。

  在政府层面,注重发挥知识产权战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省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厅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采取清单式办法推进各项工作。依托审协湖北中心在鄂优势,不断拓展中心在专利审查、转化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在高校层面,充分发挥专利盘点试点高校示范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3所试点高校各帮带5所高校开展盘点,全省高校院所6.08万件存量有效专利全部入库,提前半年完成盘点任务。武汉科技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36人,统筹知识产权申请、信息管理、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成果熟化和产权运营等事宜。

  在平台层面,在已有6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5家运营中心。依托“知慧桥”湖北专利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省专利转化资源库,向企业精准推送专利信息超12.5万条。岱家山知识产权科创小镇优化科创服务“十员十站”功能,在工作站配备6名知识产权专员,为创新主体提供更高更快更优的服务。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坚持“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思路,推动专利从“书架”走向“货架”。

  华中科技大学将“项目筛选、项目投资、项目培育、联合发展”四大机制贯穿于成果转化全过程,通过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概念验证,遴选发现可产业化的成果进行培育,验证商业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性能主动减振与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项目91项专利,在省内企业转让,一次性付款8000万元。武汉理工大学采取“师呼我应、一诺通办、内外联动”知识产权委托运营模式,实现专利转化“一站式、零跑腿”服务,截至2024年6月底,转化科技成果167项,同比增长64%。三峡大学按照“能转尽转、能转快转”的原则,2024年上半年转让专利605件,同比增长326.3%。

  一是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湖北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各类创新平台开展“订单式”研发。东风集团选取国家级重点项目,培育高价值专利,构建了52项高价值专利群。推动建立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新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高价值专利。

  二是强链增效共建创新联合体。湖北省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壮产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长飞光纤牵头联合烽火通信等9家单位共建湖北省光纤光缆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资源聚合,打造联合创新研发机构,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运用市场机制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产业链高价值专利培育提供沃土。

  三是优化专利审查流程和服务。湖北省发挥审协湖北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作用,健全专利优先审查、快速预审服务体系。推动提升重点产业专利授权时效,引导创新主体加速技术创新成果产权化、产业化。

  一是聚集优势产业。湖北省围绕五大优势产业、12个新兴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中国信科已在全球申请专利超过4万件,5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将专利技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湖北省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院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强技术经理人团队建设,形成体系化服务能力,成功举办武汉大学存量专利盘活企业对接活动。

  三是拓展市场渠道。湖北省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贷款,对企业研发和技术改造提供融资支持。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举办各类银企对接活动,上半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总金额94亿元,同比增长52%,惠及企业近1000家。武汉农商行与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全省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协议,开启将数据知识产权作为贷款担保品的新模式。

  一是提高质效加快转化。湖北省通过优化专利转化流程、简化手续等方式,提高专利转化的效率。同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武汉)高校服务平台,向全省高校院所派业务熟练专业人员,采取“一帮一”“一对多”等形式上门开展盘点实操培训,确保专利盘点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二是聚焦民生提升品质。湖北省在专利转化过程中注重民生改善,将专利技术应用于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的人造血管项目,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人造血管国外垄断。湖北省打造“知好办”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品牌,推动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捷服务群众。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三是提振经济推动发展。湖北省通过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为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华工科技园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3年,园区助力232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价值专利的筛选、培育及产业化,共计培育1305项高价值专利,帮助企业提升产值95.7亿元,提升税收6.58亿元。

  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说:“我们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如果美国人民愿意的话,我们也愿意向他们学习。”“我们国家要建设,就要有技术,就要懂得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没有这样一个革命,单是政治改变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还是一个手工业、手工技术的国家。”1978年,力排众议,作出在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工作部署,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我国专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实践,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专利制度的初心和本质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始终把握这一正确方向,须臾不偏离这一“中国”轨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国家总体安全、健康发展、行稳致远。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专利转化运用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衣、食、住、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领域,让人民群众在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专利“沉睡”,一切都是空谈。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打通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让“专利找市场”和“市场找专利”成为无障碍高速通道,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使之成为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